历史地理知识|泰坦尼克号是哪个国家的,泰坦尼克号里还有人类尸骨吗


《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是哪个国家拍摄的?泰坦尼克号英国建造的 。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 , 又译作铁达尼号 , 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下辖的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 , 排水量46000吨 , 于1909年3月31日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港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动工建造 , 1911年5月31日下水 , 1912年4月2日完工试航 。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 , 有“永不沉没”的美誉 。 然而不幸的是 , 在它的处女航中 , 泰坦尼克号便遭厄运——它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 , 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科夫(Cobh) , 驶向美国纽约 。
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 , 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 , 造成右舷船艏至船中部破裂 , 五间水密舱进水 。 次日凌晨2时20分左右 , 泰坦尼克船体断裂成两截后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处 。 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 , 逾1500人丧生 , 其中仅333具罹难者遗体被寻回 。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 , 其残骸直至1985年才被再度发现 , 目前受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保护 。


扩展资料
泰坦尼克号残骸再现后 , 科学考察队采集了金属样本进行分析 , 结果发现了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重要细节:造船工程师只考虑到要增加钢的强度 , 而没有想到要增加其韧性 。 把残骸的金属碎片与如今的造船钢材作一对比试验 , 发现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的水温中 , 如今的造船钢材在受到撞击时可弯成V形 , 而残骸上的钢材则因韧性不够而很快断裂 。
由此发现了钢材的冷脆性 , 即在-40℃~0℃的温度下 , 钢材的力学行为由韧性变成脆性 , 从而导致灾难性的脆性断裂 。 而用现代技术炼的钢只有在-70℃~-60℃的温度下才会变脆 。 不过不能责怪当时的工程师 , 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 , 为了增加钢的强度而往炼钢原料中增加大量硫化物会大大增加钢的脆性 , 以致酿成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 。
一个海洋法医专家小组对打捞起来的“泰坦尼克号”船壳上的铆钉进行了分析 , 发现固定船壳钢板的铆钉里含有异常多的玻璃状渣粒 , 因而使铆钉变得非常脆弱、容易断裂 。 这一分析表明:在冰山的撞击下 , 可能是铆钉断裂导致船壳解体 , 最终使“泰坦尼克号”葬身于大西洋海底 。
参考资料来源:


#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是哪个国家制造的?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 , 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 , 驶向美国纽约 。
死难情况:
由于灾难发生后场面及其混乱 , 加之文件管理不当、后世的种种说法又鱼龙混杂的因素 , 导致泰坦尼克号乘客与死难者的统计数据始终存疑 。
目前普遍认为罹难者人数可能在1490-1635人之间 , 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数据是由英国贸易委员公布的:在灾难发生时 , 泰坦尼克号共搭载2224人 , 其中710人生还 , 1514人不幸罹难 。
扩展资料
事故原因

正如电影演的那样 , 沉没的原因是撞冰山 。 虽然男女主角的故事都是虚构的 , 但是撞冰山是真实的 。
泰坦尼克的首航 , 从一开始就充满着不靠谱的气氛 。 比如 ,
1、在距出发前四天才开始招募船员 , 很多技能和新船的操作都没经过培训;
2、船上船员不知道如何使用折叠式救生艇 , 因为没人相信会用得到它;
3、对航海安全至关重要的望远镜都不知道放哪了 , 导致瞭望塔内的船员职能裸眼观测冰山;
这一次出航是这艘船的处女航 , 万万没想到还是遭此不测——她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 , 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 , 驶向美国纽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