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幼年树定型修剪技术


自然生长未经修剪的茶树, 分枝较稀少, 树冠幅度难以扩大 。 为了有效抑制茶树顶端生长优势, 促进侧芽萌发, 增加有效分枝层数和数量, 培养骨架枝, 形成广阔密集的采摘面, 幼龄茶树必须进行3次定型修剪 。

第1次定型修剪对茶树骨架的形成十分重要, 必须精细进行, 确保质量 。 树龄达到2足龄, 苗高30厘米, 有1~2个分枝, 离地5厘米处茎粗超过0.3厘米, 在距地面15厘米左右处修剪 。 剪口应向内侧倾斜, 尽量保留行间向的腋芽, 诱导新枝向行间伸展 。 剪口要光滑, 切忌剪裂, 以免雨水浸渍伤口, 难以愈合, 影响发芽 。

第2次定型修剪一般在上一次修剪后1年进行 。 修剪高度可以在上次修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 。 这次修剪可用篱剪按修剪高度标准剪平, 然后用整枝剪剪去过长的小树桩, 同样要注意留养行间向的侧枝, 以利于分枝向外伸展 。

第3次定型修剪可以在第2次定型修剪后1年进行, 也可适当采几批春茶后再进行, 但定型修剪时间越早越好, 最迟不超过4月下旬, 以尽量减少对已发树枝的影响 。 这次修剪的高度在上次修剪口提高10~15厘米, 用篱剪将茶树蓬面剪平即可 。

通过以上3次定型修剪, 树冠迅速扩展, 已具有健壮的骨架, 即可适当留叶采摘, 采高养低, 增强分枝密度 。 在此后的两年间, 再在上年的剪口上提高5~10厘米进行整形修剪 。 灌木型茶树, 使树冠略带弧形;乔木型、半乔木型仍维持水平型树冠, 以进一步扩大采摘面, 增加发芽密度 。 茶树通过3次定型修剪和两年整形修剪后, 广阔密集的采摘面已基本完成, 即可正式投采, 逐步进入旺采期 。

对于大叶种茶区, 可以采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20世纪60年代研究成功的分段修剪法 。 新植茶苗(移植茶园)定剪标准, 主茎粗0.4厘米, 定剪高度12厘米(现行密植茶园18厘米), 以后每隔20~30天剪1次, 每次减去枝条总数的1/3~1/2, 标准是枝条木质化或半木质化, 茎粗0.3~0.4厘米, 7~8片叶 。 每次修剪高度在原基础上提高8~12厘米, 3年分段修剪后改为一年一次平剪 。 另外, 也可采用弯枝法, 适宜弯枝的时间为2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下旬, 掌握标准是枝条茎粗0.4厘米, 高度30厘米, 高枝离地15厘米, 夹角100度~110度, 弯枝一年进行平剪 。 弯枝法能明显促进分枝, 枝条充分利用, 展蓬快, 生物产量增加1.65倍, 产量增加27%~40%, 是快速成园的有效措施 。 【【修剪】幼年树定型修剪技术】

    推荐阅读